涼宮ハルヒ般的消失

第一次见到iPod时,印象极其深刻。没法不深刻,因为此前见过的所有电子产品无一不是大把的按键,而眼前的这个设备却只有当中的一个转盘。记得当时琢磨了半天才领悟到要用指尖作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滑动手势来操作,而转盘中央唯一可见的大按钮则是用来退回到上一级菜单的。这个设计的简洁和舒适感的确是让人过目难忘!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见到的应该是iPod第二代的产品,因为在转盘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有很漂亮的红灯渐亮渐灭,而这个设计从第三代开始就取消了,我深以为憾事。严格地说,iPod并非只有一个按钮,只是另外四个方向按钮是隐藏不见的。总之,从那以后我买了几乎所有市面上出现过的iPod产品,所以我可以厚着脸皮以资深玩家的身份指出:iPod的按钮设计,基本上是没有改变过的……直到iPod Touch,但实际上iPod Touch和iPod的距离好比vector<T>::iteratorvector<T>::const_iterator,用Scott Meyers的话说,它们的名字看似差不多,但是“差距比double和bool还要远”。说人话,我的意思是说,其实iPod Touch应该算是iPhone产品线中的产品,只是名字里面带了一个iPod字样罢了。

从按钮设计上说,iPhone和iPad比iPod又简化了一步。连那个看上去已然十分简洁的转盘也取消了,代之以一个真正的独立主按钮“Home”键。这个按钮的功能基本上没有变化,仍然是退出当前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回到桌面的作用。当然,它们又在上方多了一个锁屏的细长按钮和两个侧边的音量调节按钮。当然后面这三个按钮是不放也可以的,因为它们的功能完全有触屏的替代品。但是Home则不行,所以这是唯一一个必须保留的按键了。

但真的有那么“必须”吗?当然不是,触屏技术被引入和推广以后,实质上整块显示屏都可以视为是布满按钮的了。在这种前提下,真正的物理按钮事实上就存在的必要性来说,是没有任何支撑点的。这么说起来,我们猛然间发现,原来触屏已经逐渐地上升为与键盘和鼠标并列地位的输入源了!这样悄然间诞生,在人们浑然不觉的情况下已经对其束手就擒的技术,是最厉害的。在iPad第三版发布之前,人们纷纷地预测是否唯一的Home按键也会消失。当然,最后没有,苹果公司就是这样:研发时像涼宮ハルヒ一样激进得全身汗毛都竖起来,却在定案的最后一刻冷静得就像キョン,一脸无辜地吐槽:“激动些什么呀,你们?用户恐怕还没有准备好吧。”

不过,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提前得到了线报结果冲到竞争对手前面去了——微软的Windows 8中,在Windows里面沿用了近20年的开始菜单倒是抢先一步消失了。从逻辑上看,开始菜单和Metro风格的界面是很难共存的东西。微软能够狠下心来,把桌面应用全部作为“桌面”应用的附庸(好吧,这句话的确很别扭,但多读几遍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并且把Metro风格的开始屏幕指定为唯一的应用启动位置,这是需要勇气的。但从另外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它所做的事实质上是把过去很多年积累的全部成果归拢到了一个小的领域里,然后宣布,这个小的领域只是新的版图中千千万万的个新领域中平等的一个。不难想像,这也是十分荡气回肠的、具备革命意义的行为。与把有限的若干个按钮拓展为无限的触屏感应一样,它也是通过将存在了很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用户的广泛认可的事物毅然扬弃,才收获了无限的想像空间。前方的道路是否一马平川?没有人知道,但是守着固定的一块地盘,将创新的灵魂囚禁在结界中的任何人和企业,无论过去曾经多么成功和辉煌,也将亲眼看到自己被淘汰、被消失的命运。由此我们得到一个很重要的启发:与其等着市场和用户来抛弃自己,不如在他们还愿意捧臭脚的时候,就勇敢地宣布自己某个阶段的末日,并积极地筹划下个阶段的新生……好像又有点儿切换到说教模式了,这个话题就讨论到这里。如果大家想得更远一点的话,可以去看看一篇毛主席的文章,叫做《论十大关系》

其实涼宮ハルヒ并没有消失,她只是陷入了不十分健康的心结,世界由此划分成了两个平行的等价体。心结解了,自然一切也就恢复了正常。可是现实生活中,事情不是以那么明显、那么象征化的面貌出现的,也没有外星人和超能力者来襄助,很多时候要靠我们自己来判断和行动。如果通过创造一些什么来达成进步实在是很费劲的话,不妨可以想想,让自己或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消失一段时间试试,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甚至不无可能打开一个无限的新视界,令自己瞠目结舌。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评论

《“涼宮ハルヒ般的消失”》 有 2 条评论

  1. 范德成 的头像

    嗯,等有空了让自己消失一段时间试试……

  2. 范德成 的头像

    毛主席的文章也看完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