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手记

高博的世界唯一官方博客

  • 虚拟主机服务全部迁至英国机房,闸北服务器重新上线


    不比不知道,国内的虚拟主机服务和国外的差距真是很不小。我不知道是不是我选择的服务商不对的缘故,至少我觉得原先的服务提供商无忧启动还不错的原因是它访问速度很不错,而且除了有一次被黑客攻击了以外(彼时使用的是Windows 2000 Server)其它的时间还真的是一直都没断过线。但是和国外这服务一比,就显出许多不足来:

    • 国外的虚拟主机,子域名和虚拟目录的映射是一种默认的关系。只要创建一个子域名,就会指定映射到一个虚拟目录,而我找了半天,也没有在国内提供的服务中找到这个选项。也就是说,你有多少子域名你就要租多少台主机……这怎么得了。比如这家服务商,它就有三种域名的管理选项:Add-on Domains,意思是根域名的托管;还有Subdomains,意思是基于已经托管的根域名的子域名的托管——Add-on Domains和Subdomains都是有自己的映射的子目录的(根域名默认就是不带前缀的根域名本身和带“www”前缀的子域名映射的目录);还有Parked Domains,意思就是和已经托管的根域名的别名,比如gaobo.org的别名就可以是gaobo.name,这样子域名也全部等价了(比如指定了“sales.gaobo.org”的映射子目录,就默认“sales.gaobo.name”也映射到同一目录,当然前提是你要更改对应域名的A记录,如果域名也从虚拟主机提供商这里租它就自动帮你全部改好了,极为方便)。
    • MySQL自动提供比较high level的管理界面,以及全面掌控的phpMyAdmin管理界面。这一点呢我也就不怪无忧启动了,毕竟管理员没让我动手,而且帮我把phpMyAdmin装好、配置好了。不过按理说这不该是自动化的基础服务的一部分吗?如果管理员忙,没时间处理这个怎么办?还有,无忧启动只提供了我1个数据库的权限,国外这家却提供了我20个。
    • Fantastico De Luxe服务,我可以一键安装近40种服务,包括支持工具、客户关系管理工具、Blog(其中就包括WordPress)、Wiki……这个也是我在国内的服务商中绝对找不到的东西,要是能有一家服务商做出来中文版的这些服务,那该有多么好啊!
    • 零碎的其它功能,使得虚拟主机服务丰富了。比如文件/目录访问加密、各种统计、错误页的重定义、甚至FrontPage Extensions等等。虽然你说它用处有多大吧,也不是太大。但是你会强烈地感觉到,国外的虚拟主机提供商不仅仅是简单地卖了一块空间和一些权限给你,然后你自己玩去吧。你会觉得他们是“有料”的,并且服务是很专业的,即使一个很小的统计功能它们也绝对不会有给你糊弄,而是老老实实地给出很多实践证明很有用的指标比如回访率、访问分布饼图、访问频率柱图、访问内容分析等等,让你深切地觉得钱花得很值。如果说这有什么缺点的话,我觉得就是使用这样主机会使得站长的技术水平提升变慢了(我现在都觉得自己变懒了)。不过,谁愿意没事浪费大把青春在明明已经有了最佳实践的动作上,反复再造轮子?

    正好,在无忧启动这里租的主机本月就到期了,也就顺其自然把所有的东西迁移到租好的英国机房,算拉倒。不过,域名还是在无忧启动这里续租到2010年,而且交了钱可以开80个子域名,英国这边只有20个,那不行,得用足了。

    迁移的过程中,还是出了一点小小的麻烦,就是MySQL的编码似乎有点小岔子使得PHP代码读出来的汉字全成了问号。这个问题当然不是什么太难的问题,因为在phpMyAdmin里面看到的都是正确的。在谷歌上找了一下,发现在连接数据库和读取语句之间插入下面一句就能解决问题:

    mysql_query(“set names ‘gbk’”);

    于是照做,问题消失。其它的内容全部是文本,搬到哪里都一样,加上数据库导出和导入,整个迁移过程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搞掂,效率!

    还有一个事就是我把闸北那边的路由器换了一个新的,顿时所有连接问题消失,哈哈。闸北那边的服务器又上线啦!下载资源可全放在那里呢,前一阵子把我郁闷得。不过这个资源服务器中究竟有什么资源呢?这个暂时要保密,等我把资源站做好了开放,大家就知道啦!

  • 一切重见天日


    Adios,Blogger!你为GAOBO.ORG作出的贡献将被永远铭记,但谁让我主要的客户偏偏位于……也许会有一天再合作。

    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理由,长期的内容屏蔽也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基本上,如果不使用Blogger的服务的话,那末WordPress几乎是唯一能够符合博客质量要求的选择:a) 能够实现域名聚合(我再也不愿意把内容再分散在以非GAOBO.ORG的地方了,Windows Live Spaces日志是唯一的例外,因为那个需要和即时通讯整合——好吧,还有Picasa Web Album托管的相册,不过你能不能推荐我一个能够聚合域名的、且符合质量的相册服务呢?我觉得Google倒是有可能在将来做这件事的);b) 它有一个博客系统所需要的全部功能,不多也不少(no more, no less);c) 它成熟、经过充分的测试,经受住了大量用户使用的考验;d) 它能极方便地导入Blogger的博客(不用的话,你真无法体会这种爽沁心脾的感觉)和Blogbus的博客(请使用冰古博客提供的转换程序)——尽管我在导入时多少还是遇到了一些障碍,一开始Blogger的博客总是显示文章计数为零,后来经过魏波的提示,发现是使用了自定义域的缘故,取消自定义域马上就好了;再后来导入Blogbus博客的转换结果也总不成功,检查后发现不应该作为WXR格式导入而应该作为普通RSS格式导入,换用以后就成功了。

    原先在Blogger上托管的建站手记博客(也就是本博客)和随笔和评论博客,和原先在歪酷上托管后被迁移至Blogbus的每日灵修博客(虽然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但有关它的计划始终没有取消),此次被一次性地导入到了三个分立的WordPress博客中,前两个域名并未有变化,仍然是blog.gaobo.org和essays.gaobo.org(当然,订阅的地址有变化,但接口并没有变,请继续订阅feed.gaobo.org)。但灵修博客此次也被正式地分配了bible.gaobo.org域名,这是以前没有的。所有的Google Analytics全部使用统一帐号,甚至准备加统一的51.la统计,但后一工作并未完成。

    魏波在此次博客迁移中,起了决定性的促成作用。他提供了一个免费主机托管的选择,但是它达不到我的质量要求,因此我使用了它的付费服务(年付36美元,对于美国主机托管普遍的月付7美元左右的成本我本来十分犹豫,但月付3美元我就完全能够接受了)。他在博客迁移的整个过程中,极娴熟和专业地给我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否则我也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就把连数据库到管理界面这么快和顺利地搞定。拿导入内容来说,本来直接导入Blogger是没办法的,他就想出了先注册一个WordPress官方的博客为中介,先从Blogger导入中介博客,再把内容从中介博客以WXR格式导出供最终博客导入的高招。这不仅使得内容完全无损,而且让我有了信心——即使有一天这个主机不能继续服务了,我只要再搭一个WordPress主机,我就能够随时无损地导出内容来,这实在也是我下定决心使用WordPress的重要原因——本来我还是有一定担心的

    张巍峰慷慨地授权我使用他的全汉化的、漂亮大方的模板,我作了一些二次定制,就成了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它现在暂时还仅仅用在建站手记博客里,直到哪天我对这个模板的修改让我觉得基本稳定了,我才会把它使用在其它的博客中。

    我会近日尝试建立一个基于SharePoint的测试子站点,以试验一下维基的功能。现在,GAOBO.ORG的内容是托管在各处的,相当一部分使用了Linux服务器和开源技术,但我不愿意贴上什么No Microsoft这样狭隘标签。我喜欢并愿意随时尝试微软的或是任何公司甚至个人的先进、质量好的技术——以用户视角或是以开发、测试视角,比如“@GAOBO.ORG”虽然托管在Google Apps上,但是也同时托管在Windows Live Domains上,只是不使用Windows Live Mail而已。一个并非占据技术和资源高位的人或实体,永远应该有开放的心态。即使占据了技术和资源高位也最好如此,因为非如此不能进步。

    总之,现在GAOBO.ORG的内容又暂时向全世界开放了,我会继续努力写作的。

  •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oday?

    ,

    微软公司在1997年的Comdex上发出了“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oday?”这个令人充满憧憬和想像的提问,意指移动计算和互联网业务的核心。谁料谷歌公司拔地而起,以云计算和搜索为核心的极大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将微软的如意算盘完全打乱,此是后话。不过,单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从go.microsoft.com这个转发器中你可以到达何处”。而事实上,微软的网站链接中确实大量地使用了转发器go.microsoft.com来跳转到指定的网址(未必是以microsoft.com域名结尾的网址)。这个设计我非常喜欢,它:

    • 以一个数字指向一个资源,每个数字一经分配,则不再回收。绝对不会出现资源已经毁损,数字却被回收并分配给其它资源的情况。如果数字指向的资源已经毁损,那末它就是毁损了,你看到的是一个毁损状态的页面(一般是“该页面不再存在了”,如果你手气不错,会被自动转发到一个纠正过的更新页面)。
    • 避免让人直接看到目的网址,一方面免去了人的记忆负担,一方面也加大了机器自动分析的难度。这种“对机器中立”的设计,让人觉得又整洁又方便。
    • 能够统一维护,相对于网址的高度变化(如从spaces.msn.com/xxx变成xxx.spaces.live.com)来说,数字可以理解为一个指针(地址常量)。这也符合Andrew Koenig所谓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解决一切工程问题的根本之途乃是增加间接层”。这样一来,只要在指向的网址变化时维护这个变化,用户就可以在什么都不做的前提下看到最新的更新。

    所以,现在你可以用这个网址来访问本建站手记(别怪我没创意):

    http://go.gaobo.org/fwlink?LinkID=5

    你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LinkID来发现一些好玩的网址,最重要的是,看看首页有什么变化哟?

  • 搜索和推送的改进

    ,

    首页的搜索引擎一直是比较令我头大的一个问题,这件事也是有它的历史渊源的。当然我自己是不愿意去费心不讨好地开发一个自用引擎的,因为a) 我很忙;(Daniel is always on the run.)b) 这件事不好做;(用字符串匹配难以提高效率,更高级的算法又懒得去想。)c) 自己做出来的结果对搜索结果优化没有好处。(外包给Google的话,每一次点击都为自己的网站在Google的PageRank中加分。)

    但Google在某个时候突然中止了它的公共服务搜索服务,这使我原来的那个页面一下子陷入了尴尬之境。简单地说,公共服务搜索其实是向一个Google托管的页面发送关键字和一些附加的参数。这些附加的参数中,有一个参数是每个不同网站的标识(唯一ID),这样的话托管页面就知道是哪个客户向它发送了关键字,从而根据这个客户的定制返回不同的页面样式。可是,现在这个服务一中止,我就不能再修改我做过的那些定制了,这样就会使得搜索结果页面和首页显得不太协调(主要是右上方的功能条在搜索结果页面中消失了)。

    当然Google总是在改进的,它推出了一个称为Customized Search的替代产品,是和Google帐号绑定的一个产品。一开始,它没有推出中文版,而我并不肯把网站做成一个语言杂烩式的东西,所以我暂时没有去用它,也没有研究它,而是先继续沿用虽然没有优化但是可用的公共服务搜索接口。

    不过,最近这个功能终于完成了汉化,中文名字叫做自定义搜索。所以我就小小研究了一把,发现确实是个不错的东西(当然,Google出品必属精品)。它不再是Google托管的一个东西,而是分成了提交代码块和结果呈现代码块两部分,提交代码块所在的页面(提交页面)插入一个form和一段Javascript,并把结果提交给插入了结果呈现代码块的那个页面(呈现页面),并在呈现页面中以iframe的形式插入搜索结果文本(也提供了提交页面和呈现页面合一的层呈现技术,但那个走得太远,而且呈现的结果不太美观,作罢)。现在,我做了一些修改后正式在首页应用了,有意见请反馈哟!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Google的自定义域名服务器(ghs.google.com)在中国大陆境内不能访问了。这使得将*.gaobo.org托管给Google变得异常困难。尤其大的打击在于,随笔文章现在中国大陆境内不能以博客页面形式访问了(没问题,可以评论),建站手记也是。但是,推送机制起了很大的作用,我采用了谷歌阅读器来先合烧,这里就把内容也抓取了,于是再通过Feedsky输出,问题就解决了。虽然如此,对于需要如此迂回才能做到美国公民看来是直截了当、理所当然之事,我心中仍然愤愤不平。

    说到域名托管,我这里就又要夸奖一下微软公司。Windows Live Domains最近做了一次更新,允许托管域名而不托管邮件服务,如此一来,”@GAOBO.ORG”就得以同时能够作为Google帐号和Windows Live ID存在了。作为Windows Live ID存在的一个好处在于,它可以用来登录Windows Live Messenger或开设Windows Live Spaces却无需管理一个额外的邮箱(你可以使用相同的用户名来开设一个Google Apps托管的Gmail,这样就可以统一管理自己的所有邮件。这种感觉非常奇妙,是取了Google和微软各自的长处——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这难道不是你喜欢GAOBO.ORG的一个理由?)。

    最后,要表扬一下Feedsky,经过我在旧历年附近批评了一次他们的服务以后,现在抓取我的Feed以及呈现变得很正常了。不过,还有一个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兼容问题提了好多次都没解决,看来还是须努力才是。

    当然,日志频道的开通也是GAOBO.ORG的重大改进之一,请使用:

    http://space.gaobo.org

    访问它。

  • 新投资和Page Rank价值提升


    三台新的服务器即将投入GAOBO.ORG的运营,其中有两台台式计算机和一台笔记本计算机,都是从桌面应用的战场上淘汰下来的。其中一台计算机的配置为AMD Sempron 2200+的CPU和768MB的内存,现在已经上线服役,位于上海闵行,使用上海电信ADSL和希网动态域名对公网提供资源服务。

    这样,GAOBO.ORG就有了第一个地域子域名:minhang.gaobo.org,并上线运营了。大家可以试用其FTP服务,用户名和密码都是:

    downloads

    Web服务也即将上线,不过主要是资源导航。此台服务器将作为一些重要的Web服务的开发测试用服务器,并提供24×7的FTP服务在线时间。

    其它两台计算机的配置与这台不同,一台好些,一台差些。但至少有一台将部署Ubuntu Linux的服务器,并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内容和服务。

    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是GAOBO.ORG的首页之Page Rank值已经升为3,我想这应该和每次浏览都向Google Analytics提交了充分多的数据有关。我将继续投资于GAOBO.ORG的硬件和内容建设,这一点是无疑的。希望大家以后能够继续支持!

  • 移动之路


    怎样的网站是一个有质量的个人网站?

    • 它应该可以迅速地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主机,即使它们使用完全不同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GAOBO.ORG可以在任何Web服务器上发布,迁移数据的时间和域名相关选项修改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而如果用一些运筹学的简单规则,这个时间可以降低到3分钟甚至更少。上次的主机迁移时间为4分钟27秒,间断访问时间为零。
    • 它不会在资源地址变化时,需要靠手动通知用户才能实现告知。GAOBO.ORG使用了自定义的404页面,在发现旧资源已经更改地址的情况下会立刻智能地把用户引导到新的资源映射地址。
    • 它的建设应该和用户的关注毫不相关,但又处处能够让用户的关注不至于落空。在检视之下,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理由空转或做得粗糙。即使关注的用户很少,它也在默默地毫不放松地建设着。如果有一天它落入了主流的视线,它的积累已经是时间所赐,而非一时激情所予。GAOBO.ORG的建设的每个字节都是倾注人心的,也许它敌不过巨大的商业资本,但是同样的有心人一定不会错过。
    • 作为个人的站点,不应该在网站上放置任何广告。GAOBO.ORG花钱给自己的网站做AdWords的广告,却绝对不放置任何的广告,包括AdSense在内。广告赚来的收入,不及网站品位下降的损失。
    • 应该有自己的主打内容,有自己的边角内容,并选择负责任的服务提供商。GAOBO.ORG的主打内容是随笔和评论,有两种视图和方便的跳转、以及内容相关的操作。GAOBO.ORG也有很多边角内容,本手记就算一种,另外以站内资源和其它原创内容(摄影作品等)为基础的内容都可以订阅,还有混杂在一起的精彩内容订阅。所有的服务商都是精心挑选的,而且还正在挑选更好的。

    符合了以上条件的个人网站,其实应该做到另外一点,就是支持移动设备。支持iPhone还不够,应该支持所有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进一步应该支持WAP功能的手机。今天,GAOBO.ORG租用了新的域名:gaobo.mobi,踏上了移动之路,等待我们发布的好消息吧!

  • 别以为花钱就有好服务,不过花钱的服务也不一定就不好


    前一句话是针对Blogbus来的,我购买了它的所谓VIP服务。绑定域名并没有什么稀奇的(不过就这一点而言,对国内的博客托管商来说已经足以称为稀奇了,以至于Blogbus居然是唯一一家提供此类服务的),我比较看重的还是其协助搬迁服务。又看到上面有电话、有电子邮件服务,搞得跟真的似的,然后就决定用一下。

    结果,由于违反了国货不买的原则,当然又受一次惩罚。服务人员的态度说句公道话,还不应该给出过低的评价。虽然拖了三天才给答复,但答复过程开始以后,交流尚算得及时,并且能够接受客户的意见。不过专业性就属于令人发指了,第一次发来所谓的协助搬迁结果文件,内含三个RSS文件,居然是用RAR格式打包的。我向来认为给一个未知其工作环境的人发送压缩包使用RAR格式乃是极不专业的表现(无一操作系统提供了此格式的内建解包模块,但所有的主流操作系统都提供了ZIP格式的内建解包模块),这不啻于当头一棒。忿忿然安装了RAR解包软件以后(我极不喜欢安装这个软件,尤其是在这种简直是强迫我安装的情况下更觉咬牙切齿),发现三个RSS文件都有问题。一个根本没有导入全部的项目,一个日期/时间把时间全部置为了夜里12点,还有一个内容和时间看起来倒是都是,结果一套用另一个模板,整个页面完全散架了。这显然不能和他们声称的所谓优质服务相称,于是我一封客诉投书过去。结果回来,这回倒是用ZIP格式了(可惜我软件装都装了,再删除还是觉得系统脏了,你说我有洁癖我就有好了)。这回可好,三个不同的问题被集中了,而且在三个文件中都交换了位置。原来瞎的现在瘸了,原来瘸的现在聋了。我微笑了,对于国货的服务我太有数了,不能再给他机会了。

    结果过了一阵子再看Blogger,发现Google已经轻松地解决了我想要的全部问题。并且以一种非常优雅和高效的形式,具体一点说,它附加提供了一种称为自定义域的发布形式。这样,我可以绑定域名,可以发布我的所有的内容并以直接域名形式访问资源,不用在服务器上架设任何数据库(甚至不需要一个虚拟主机),并且可以享受Blogger的全部好处,并且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免费。所以我说Google这种公司就是人类的救星,这一点都没错。

    后一句话是针对Google Checkout,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把像册服务架设在Picasa Web上(上回所言其不能保留原图的说法纯属被误导)。既然如此,还是决定在1GB的初始空间之外另外租用10GB的存储,于是就付了1年的租金20USD。整个过程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也许都花钱了,就应该有这种享受的感觉吧。然后又花过一次钱买了Google的域名,不用说,一样的物超所值。

    今天是比较高兴的,GAOBO.ORG的服务外包应该说已经完全清楚应该外包给什么样的公司了。当然,GAOBO.ORG服务的域名又作了不少调整。等整完了,再给出一个确定的列表吧。

  • 聚……还是分?


    原先只有GAOBO.ORG随笔及评论可以订阅,现在几乎全部的内容都可以分别订阅了。

    以上这句话里的重点在于“几乎”和“分别”:“几乎”的意思是说暂时摄影作品未有加入可订阅的行列,因为还在选择服务商的过程中。谷歌的服务当然无以伦比,然而Picasa Web有一个总容量的上限(尽管很大,但是总有一天会用完,这一点令人不安),而且上传的图片不能够再下载原图,这对于半专业摄影家的作品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自称半专业摄影家肯定会被人说厚脸皮,但是我的意思重点在于我对下载原图这件事是有要求的。仅此,不要联想)。可能性很大的替代服务商是巴巴变,但我还在测试它的稳定性和实用性,满意之后才会启用。

    而“分别”的意义重大,为此甚至连feed.gaobo.org的意义都改变了。如果你是订户之一,你大概会说一声“Wow”。不过请原谅,正如其名字一样,现在这个订阅的内容已经被更改为精选的内容——它全然由我的原创构成,但已经不全是随笔了。它包括随笔、灵修、书评乐评影评,甚至还包括并非首页里展示的四个基本项目之外的东西,但又并不是全部,它们只是我个人喜欢的,当然也就是我最想推送的原创内容。感谢两件事:一是现今的互联网已经把几乎一切都RSS化了,所以我就得以能够以RSS的方式来获取它们;二是谷歌阅读器提供了一个“路由-选择性转发”的RSS机制使得我既可以用RSS的方式来读取内容,又可以用RSS的方式来选择性地发布内容。一个规整的世界里是能够催生好工具的,但是这样的好工具又真的能就在面前展示,这实在是太完美了。但是如果你只对我的某个内容感兴趣,你不必去订阅那个选择性发布的RSS,而可以真的就只订阅那一个分类的RSS,比如,原先只包括GAOBO.ORG随笔及评论的RSS地址被改成了essays.gaobo.org。

    这究竟是更聚了还是更分了?也许你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做精内容则是我不变的目标。你如果喜欢我写的一切,请订阅那个聚的RSS,否则请订阅分类的RSS。无论如何,原创和自由才是NOTEPAD精神的本质。

  • 一些重大的变化


    又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变化被引入了GAOBO.ORG,其中最重要的,是发表了一篇新随笔。无论如何,新内容的加入都是GAOBO.ORG最重要的变化。

    GAOBO.ORG终于加入了Google企业应用套件的行列,从此以后“@GAOBO.ORG”的电子邮箱就不再是Windows Live Mail,而是Gmail了。当然还有一系列Google的核心网络服务:GTalk、Google Calendar和Google Docs。那末,GAOBO.ORG的老用户怎么办?别担心,只要从这个入口登录:

    http://www.google.com/a/gaobo.orghttp://login.gaobo.org

    并以原来的用户名就可以享受新服务,初始密码统一改成:“Password01!”(引号中的全部内容,包括叹号)。那末原来的邮件等数据呢?当然不会丢,只要用已经注册过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Windows Live Mail,就能够找回这些邮件了。如果已经用Windows Live ID来申请了别的微软服务如Windows Live MessengerWindows Live Spaces,继续使用即可。那些IDs并未失效。当然,这个邮箱已经收不到新信了,新信会发到那个新邮箱里去,中间没有中断时间,所以你不会丢信的。当然,我们不能割断历史,但更重要的还是拥抱明天,希望大家能够愉快地使用新服务!

    这个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它也支持Safari浏览器了。

    另外就是我修改了随笔的阅读版式,使之更iPhone-friendly。也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直接订阅,或通过邮件分发的方式订阅。最近订阅数增长到了4,我喜欢这样没有水分的增长,希望能早日再次突破两位数。

  • 域名的进一步聚合

    ,

    我对域名这种东西可能有一种天生的兴趣在,域名里有故事这是无疑的。谁能说出microsoft.com、hp.com、ibm.com或是google.com这样的域名的根服务器每天被访问多少次呢?而它的每一个子域名甚至很深度层级的子域名的添加、删除和修改都极有可能意味着业务部门的成立、撤销或重大调整。所以从域名的变迁,嗅出公司将要进行的大手笔,是非常有依据的。

    对于像自家网站这样的域名gaobo.org,在作这些调整之前并不需要开跨国的电话会议。我是忍不住喜欢添加一些子域名,并且很喜欢提供“子域名绑定”服务的提供商的。这样,服务虽然绑定到了别家,可是服务接口却有了自己的印记。这首先对搜索引擎来说就是大好事一件,用“keywords site:gaobo.org”就能够查找出更多的东西。其次,也方便我能够做一些小小的“彩蛋”,这样的彩蛋还是有一定数量的,比如你可以试一下这个:

    http://confucianism.gaobo.org

    这还只是其中一个哟,其它的可以慢慢地从搜索引擎中发现,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过要感谢Windows Live Domains提供这个子域名绑定服务。

    前几天Feed Burner也正式宣布在中国大陆地区死亡了,不得已换用了国内的FeedSky服务。没想到发现在里面也提供了把feed绑定到子域名的服务,这一下子就赢得了我的好感。后来又发现它还提供了E-mail分发的服务等好东西,看来国人用点心,还真的是可以做出至少表面上像样的东西来的。至于性能等需要更长时期的检验的东西,我还是要观望的。希望真的可以像IKEA的家具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呈现出美来”。但无论如何,能让大家用一种特别简单的“feed.gaobo.org”的形式就能订阅GAOBO.ORG随笔,作为我来说还是很高兴的。这样,“*.gaobo.org”就成了一个涵义更丰富的哲学概念,毕竟,它有了一点未知的东西,等待你的发现。但是相信我,秉承“基于NOTEPAD技术”的风格、“完全原创”的精神、“一切皆可订阅”的时尚以及“永远不放任何广告”的传统,以“gaobo.org”结尾的任何东西,都会让您眼前一亮!